硅酸盐学报

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

孔祥明1,2,刘辉1,3,蒋凌飞1,路振宝3,王栋民3
(1.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,北京 100084;2. 东南大学,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,南京 211189;3. 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化学工程系,北京 100083)
 
摘要:用γ-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(KH570)部分或全部取代聚羧酸减水剂合成过程中的丙烯酸(AA)单体,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(SPC)。研究了引入硅烷官能团后,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规律。采用总有机碳分析法(TOC)研究了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行为。最后评价了其对水泥砂浆强度发展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聚羧酸减水剂(PC)分子中羧基含量越高,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越大,对水泥浆体的分散性越好;在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引入硅氧烷官能团,水解生成的硅羟基可以作为吸附基团,提高减水剂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力,从而提高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;且硅羟基在水泥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,因此其吸附能力大于羧基官能团(-COOH);HPEG和KH570的摩尔比为1:1或1:2的共聚物有利于砂浆7、28 d抗压强度的发展。
 
关键词:硅烷;聚羧酸减水剂;流动性;吸附;强度
中图分类号:TU528.042.2 文献标志码:A 文章编号:0454–5648(2014)05–0635–07

http://www.jccsoc.com/Magazine/Show.aspx?ID=48123

上一篇: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

下一篇:乙二胺四乙酸辅助水热法制备钼酸铋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